"); //-->
文章来源|定焦
作者|星星
编辑|方展博 最近出现了这样一种说法,今年互联网公司赛道=Chatgpt,游戏公司赛道=小游戏。这句话得到了不少游戏圈内人的认可。何为小游戏?指的是体积较小、玩法简单的游戏。玩家不用下载APP,可以直接在微信、抖音、快手等平台的小程序上,点开即玩。由于小游戏起家是在微信端,大多数厂商也会首选微信小程序,所以业内习惯将小游戏与微信小游戏画上等号。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,有《跳一跳》《羊了个羊》《咸鱼之王》《疯狂骑士团》《寻道大千》。现在的小游戏有多火? 今年年初,《咸鱼之王》《疯狂骑士团》就被业内人士预估出月流水过亿,而这一数据不亚于头部原生手游。《寻道大千》上线后不久,也被曝出取得了同等的战绩。从买量规模(在各渠道投放的广告数量)上,也可以看出当下小游戏的生猛。游戏行业的商业模式与买量规模深度绑定,如果一个游戏越舍得花钱投放广告,往往也代表着这款游戏越赚钱。据AppGrowing数据统计,7月APP游戏买量产品数量环比下滑8.1%,小游戏(无需下载APP)环比增长12.2%。9月APP游戏买量数量下滑,而小游戏继续保持增长,环比增长12.5%。武汉魔力游戏VP吕明浩告诉「定焦」,“排名前十的小游戏,每款游戏的月流水能达到8000万左右,而十到二十名的小游戏,这个数字是2000万-3000万不等。”这还仅是微信小游戏排行榜前二十的月流水,他认为,小游戏市场想象空间很大。有业内人士指出,小游戏的市场规模大概是300亿-400亿,中信建投更是在研报中指出,小游戏市场大有可为,小游戏的行业地位被市场低估。大厂也看到了小游戏市场的前景。腾讯高管曾在财报会议上表示,腾讯Q2毛利率超预期源于其结构上的变化,其中的一个转变就是微信小游戏的快速增长。小程序游戏的收入非常可观,其毛利润增长比游戏主业高得多。此外,吉比特、星辉娱乐、巨人网络、掌趣科技等上市公司,也都在密切关注这一领域。一度处在游戏圈底层的小游戏,怎么在今年就成了香饽饽?“咸鱼之王”们,闷声赚大钱
“《咸鱼之王》到底是什么,为什么无论点开哪个软件,都能刷到它的广告?”从没玩过游戏的月月最近被《咸鱼之王》的广告“辐射”到了,她表示自己的朋友们也经常刷到,出于好奇,她们点进去玩了一会儿。今年,《咸鱼之王》《疯狂骑士团》《寻道大千》三款小游戏,让越来越多非游戏玩家加入其中。去年火起来的《咸鱼之王》是一款放置挂机游戏,直接将小程序挂在后台也能收获奖励,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将“咸鱼”与“三国”结合在了一起,玩家化身为阿咸,在厨房里为三国咸鱼们排兵布阵,最终统一咸国。《疯狂骑士团》和《寻道大千》玩法类似,都属于开箱子游戏,即玩家通过开宝箱完成游戏升级。不过《寻道大千》走的是修仙题材,在玩法上也更快更爽。这三款游戏的共性是,操作简单易上手,很适合新手。其“以小博大”、“月流水过亿”的话题,也没有断过。一个较为直接的体现是月活,根据Quest Mobile数据,《咸鱼之王》《疯狂骑士团》在今年3月的月活分别是7381.73万、8496.14万。6月,《咸鱼之王》在微信小程序活跃用户规模中,仍排名第一,而据报道,《原神》的最高月活数也不过7000多万。 另一个数据体现在流水。《咸鱼之王》被圈内称为“小游戏界的现象级产品”。有业内人士曾根据买量规模倒推,年初《咸鱼之王》月流水就达到了1亿多,而大多数小游戏的月流水为几万块。各大社交平台上,有不少网友表示,自己为这款游戏充了值,金额从几十到上万不等,甚至有人几天内就充了几千块。小游戏的特点是过气很快,而《咸鱼之王》在上线一年多后,依然屡次出现在微信小游戏畅销榜前列,这让不少业内人士惊讶。它还在不断买量,身处头部小游戏公司的员工小雨估计,《咸鱼之王》每天在广告上面消耗的现金流,能达到两三千万。今年6月上线的《寻道大千》也表现不俗,它被称为小游戏界黑马,连续霸占微信小游戏畅销榜首位3个月,月流水破亿。在花钱推广上,它也毫不手软。曾有消息称,《寻道大千》上线后,整个小游戏赛道的买量成本直接上涨了三成。今年7月,《寻道大千》的买量素材更是超过了买量王者《咸鱼之王》。“咸鱼们”是如何翻身的?
为什么小游戏能赚钱,还能有长尾效应?首先是相比其他游戏,小游戏的投入成本低。一款游戏上线需要经历:提出游戏概念——选择游戏引擎——设计游戏内容——制作人物背景——游戏测试——平台发售——游戏运营这几个环节。 在每一环上,小游戏都很轻巧。比如在研发成本上,综合多位业内人士的观点,如果团队经验丰富,一个四人团队在四到五个月就能研发出一款比较精致的小游戏,成本在100万-200万不等,而APP端游戏往往需要一到两年,耗资或达上亿。在运营上,游戏行业的一贯规律是,买量与流水成正比,在买量上,小游戏也有优势。“小游戏买量单价更便宜,是APP端的几分之一。”吕明浩解释,同为卡牌游戏,小程序上买一个用户只需要十几块钱,APP卡牌游戏则需要几十块。而且因为小游戏无需下载和身份验证,其买量转化率更高。其次是,厂商在转变内容玩法,试图在商业模式上找到更多增量。据了解,目前小游戏有三种商业模式:IAP(即内购付费,比如玩家充值、为道具礼包付费)、IAA(即广告变现,指小游戏中插入的各种广告)以及IAP+IAA混合变现。之前小游戏大多是IAA模式。不过当下,小游戏逐步转向IAA+IAP或者IAP模式。“咸鱼”们也开始卷了
小游戏虽然热闹,但“钱景”能否持续是个问题。首先面临的一大挑战是内卷。这种内卷源于越来越多公司入局,拉高了小游戏的成本。小雨能明显感受到,低成本、高回报的小游戏赛道越来越热,头部大厂和一些中腰部APP端游戏厂商,都转战小游戏,这让小游戏变得不那么“小”了。一个明显的变化是中重度小游戏变得越来越多。所谓中重度,除了玩法更复杂、人物更多外,不止一位从业者抱怨,现在的重主要在买量上。近两年的爆款小游戏,都绕不开买量,根据DataEye发布的《2023H1国内游戏效果广告白皮书》显示,今年上半年,微信小游戏投放量飙升,环比增长五倍,《咸鱼之王》更是投了100万组素材。一般来说,研发和买量是小游戏成本中投入最多的两块,两者占比大概是各50%,但业内人士大树介绍,现在一些小游戏的买量成本甚至能占到70%。越是头部厂商越是大手笔,“他们的买量能力太强了。”一位厂商表示,自己做的一个开箱小游戏原本数据还算不错,但由于某大厂也迅速推出了一款玩法几乎一样的小游戏,对方买量能力很强,直接把市场抢走了。“懂买量、有资金买量的厂商比懂技术的厂商,更能赚到钱。”知秋表示。多位业内人士也认同这个观点。他们提到,目前处在小游戏第一梯队的制作方豪腾嘉科,是《咸鱼之王》《疯狂骑士团》的制作方,更是一位重运营的小游戏玩家,它对流量的了解比游戏更深,因为它起家做的就是流量生意。*博客内容为网友个人发布,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,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。